科技论文写作指导

时间:2024-11-08 16:19:44
科技论文写作指导[此文共3919字]

科技论文的内容写作指导

1 题目

1.1 题名的一般要求:

1.1.1 准确得体:题名应能准确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,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达到的深度,不能使用笼统的、泛指性很强的词语。

常见的毛病有如下几种:1)题名反映的面大,而实际内容包括的面窄。2)概念、判断不合逻辑。 3)外延与内涵不恰当。是指题名内所使用的各种概念在本质属性上不统一。4) 不注意分寸,有意无意拔高。

1.1.2 简短精炼:GB7713-87规定,题名“一般不宜超过20字”。

这里介绍几种减少题名字数的方法:

1) 尽可能删去多余的词语

2) 避免将同义词或近义词连用

3)题名不易简化时,可加副题名来减少主题名的字数

a. 字数太多,无法减少;b. 题名语意未尽;c. 一系列研究工作用几篇论文报道;d. 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伸

1.2 题名的文字要求:

1.2.1 结构应合理

尽可能不用动宾结构:习惯上题名不用动宾结构,而用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中心词的偏正词组。

还有一种例外,即“(试)论??”、“(浅)谈??”等形式的题名可用动宾结构。

1.2.2 选词应准确

题名用词应仔细选取,否则会使语意不明或产生逻辑错误。

1.2.3 详略应得当

1)避免“的”的多用和漏用。

2)删去多余的词语。

3)不能随便省略词语。

1.2.4 语序应正确

1)题名的语序不对,有时造成语意混乱。

2)题名中结构助词“的”的位置不能忽视,否则表达的可能不是作者的本意。

2 署名

2.1 署名的方法:

应用真实姓名,不用笔名

2.2 多个作者共同署名的规则:

1) 以贡献大小排列;

2) 执笔者通常排在首位;

3) 署名时,还应标明作者工作单位、工作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。

2.3 作者在撰写的论文中署名有以下3个方面的意义:

2.3.1 署名作为拥有著作权的声明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》中规定:“著作权属于作者”;著作权包括“署名权,即表明作者身分,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”。

2.3.2 署名表示文责自负的承诺

所谓文责自负,就是论文一经发表,署名者即应对论文负法律责任(政治上、科学上的责)。

2.3.3 署名便于读者同作者联系。

3 摘要

可以说摘要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和准确、简洁的摘录

ISO标准:不加注释和评论,对文献内容的精确和扼要的表达

我国国家标准: 以提供文摘内容梗概为目的,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,简明、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。

3.1 摘要的作用

3.1.1 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,以补充题名的不足。

读者是否需要通读某篇论文,从题名上进行判断后,主要的就是根据摘要来决定,所以,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和介绍文章主要内容的任务。

3.1.2 为科技情报人员和计算机检索提供方便。

文摘杂志对摘要可以直接利用,从而可避免由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、欠缺和错误。

3.2 摘要的内容

1) 该项研究工作的内容、目的及其重要性;

2) 所使用的实验方法、实验装置等;

3) 总结研究成果,突出作者的新见解;

4) 研究结论及其意义。

注意:摘要不分段,不列举例证,不描述研究过程,不做自我评价。

3.3 摘要的类型

3.3.1 报道性摘要 即资料性摘要或情报性摘要。用来报道论文所反映的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,向读者提供论文中全部创新内容和尽可能多的定量或定性的信息。尤其适用于试验研究和专题研究类论文,多为学术性期刊所采用。(篇幅以200~300字为宜。)

3.3.2 指示性摘要 即概述性摘要或简介性摘要。它只简要地介绍论文的论题,或者概括地表述研究的目的,仅使读者对论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。( 篇幅以50~100字为宜。)

3.3.3 报道—指示性摘要 是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论文中价值最高的那部分内容,其余部分则以指示性摘要形式表达。(篇幅以100~200字为宜。)

3.4 写摘要时的注意事项

3.4.1 采用第三人称。

3.4.2 简短精练,明确具体。摘录出原文的精华,无多余的话;表意明白,不含糊,无空泛、笼统的词语,应有较多而有用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。

3.4.3 格式要规范。不用非共知共用的符号和术语。不得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,并切忌罗列段落标题来代替摘要。一般不出现插图、表格,以及参考文献序号,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。不分段。

3.4.4 语言通顺,结构严谨,标点符号准确。

4 关键词

4.1 关键词的要求

1) 从论文中提炼出来;

2) 最能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;

3) 在同一论文中出现的次数最多;

4) 一般在论文的题目及摘要中都出现;

5) 可为编制主题索引和检索系统使用。

4.2 编写关键词的注意事项

1) 较定型的名词,多是单词和词组,原形而非缩略语;

2) 无检索价值的词语不能作为关键词,如“技术”、“应用”、“观察”、“调查”等;

3) 化学分子式不可作为关键词;

4) 未被普遍采用或在论文中未出现的缩写词、未被专业公认的缩写词,不能作为关键词;

5) 每篇论文标引的关键词一般为3~5个,最好不超过10个;

6) 英文关键词:中英文关键词相互对应,且数量完全一致。

5 引言

5.1 引言的概念

引言又叫绪论。写引言的目的是向读者交代本研究的来龙去脉,其作用在于唤起读者的注意,使读者对论文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。

5.2 引言的内容

5.2.1 研究的理由、目的和背景。包括问题的提出,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,前人对这一问题做了哪些工作,存在哪些不足;希望解决什么问题,问题的解决有什么作用和意义;研究工作的背景是什么。

5.2.2 理论依据、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。如果沿用已知的理论、原理和方法,只需提及一笔,或注出有关的文献。如果要引出新的概念或术语,则应加以定义或阐明。

5.2.3 预期的结果及其地位、作用和意义。要写得自然,概括,简洁,确切。5.3 引言的写作要求

1) 言简意赅,突出重点

2) 开门见山,不绕圈子

3) 尊重科学,不落俗套

4) 如实评述,防止吹嘘自己和贬低别人

5.4 引言的写法

1)交代背景:通过叙述事实、交代背景,说明所论述问题的来龙去脉;

2)明确范围:把论文讨论研究的范围向读者讲明;

3)强调重要:强调所论述问题的重要性、必然性及意义;

4)提问式:把论述的中心内容,通过问的方式向读者交代;

5)定义式:对论文所提出主要内容中的新概念下定义。

5.5 写引言的注意事项

1)不要介绍人所共知的普通专业知识,或教科书上的材料;

2)不要推导基本公式;

3)不要对论文妄加评论,夸大论文的意义;

4)避免使用自夸性词语;

5)避免使用客套话;

6)避免使用广告式语言。

5.6 引言的书写方法

1) 以研究对象加以展开。适用于研究对象有其特殊性的论文;

2) 以观测指标或处理因素展开。适用于研究对象比较一般,而观测指标或处理因素、

实验方法有特殊性的科技论文,也用于系列报道第二篇(含第二篇)以后的论文;

3) 以研究方法加以展开。适用于化学、冶金、生物学、医学等学科有关检验方面论文,但必须是检验(测)方法有特殊性的论文。

6 材料与方法

6.1 材料:

对材料的性质、质量、来源,材料的选取与处理等加以详细的说明以方便科学同行重复实验,对论文结果加以验证。

6.2 方法:

也称实验过程或操作步骤。主要有观察或调查的目的、时间、地点、方式、方法;或者在叙述实验方法时,详细介绍实验的仪器、设备、条件、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正常或异常现象及问题等。只叙述使用的材料,采用的方法,不必做任何解释。

7 结果与分析

7.1 结果

与“材料与方法”相呼应,以文字、插图、表格、照片等来表达与论文有关的实验数据、观察结果。

7.2 结果书写要求:

1) 简单扼要:是论文最短的部分;

2) 作者本人在这次实验中的研究结果,不能夹杂以前和他人的;

3) 不外加研究者的评论、评价、分析和推理;

4) 实验结果一般用数值表示,但不用原始实验数据,不要全部运算过程,而列经加工或统计处理的数值;

5) 应用插图、表格、照片目的在于直观和形象性;

6) 结果要写成功的经验,也应如实反映失败的教训和不足之处;

7) 根据“材料与方法”中的观测指标逐项叙述结果时,若内容过多,可分成段落,加小标题,使资料层次分明。

7.3 结果分段方法:

1)根据观测指标分段。适用于对同一研究对象施以相同处理因素的论文;

2) 根据不同处理因素分段。适用于对比几种处理因素实验结果的论文;

3) 根据不同观察内容分段。适用于研究或观察某研究对象不同方面特点的论文。

7.4 讨论

7.4.1 讨论的作用

1) 是论文中最有创造性见解、最严格的部分;

2) 对实验、调查和观察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;

3) 使结果通过逻辑推理、理论分析,从中提出科学结论;

4) 回答:“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”或“出现这样的结果意味着什么”。

7.5 讨论的书写内容:

7.5.1 作用

1) 对本次实验或观察结果做出理论解释和讨论;

2) 将本次结果,与过去及其他研究结果(不同时间、不同地点、相同或不同的研究对象中的研究结果)相比较,分析异同,解释产生差别的可能原因,并根据自己或他人的文献资料,提出自己的见解,实事求是,有根据地与其他作者商榷;

3) 突出本项研究中地新发现、新发明,提出可能原因;

4) 分析本次研究地不足,还存在哪些尚未解决地问题,提出今后急需研究的方向和设想。

7.6 书写讨论的注意事项:

1) 突出重点,围绕几个“小核心”,设几个小标题进行;

2) 讨论部分一般不使用插图与表格,但在与众多文献资料比较时,可使用个别表格;

3) 讨论不宜过长,通常占全文的1/3~1/2尽量从读者的地位设想,估计读者可能提出的有关这一研究题目的各种问题 ;

4) 叙述实验结果和讨论时,必须说明现象发生的原因和机制;

5) 解释表中数据或图中形象时,应逐一回答表或图所显示出来的问题 。

8 结论

8.1 结论的作用

1) 是从实验或观察结果中抽象概括出来的一个判断;

2) 它要回答原建立的假设是否正确,从而对该研究所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。

8.2 注意事项:

1) 不要将论文正文、引言、摘要中的一些话也就被拷贝到结论中,还没看到结论就知道结论说什么,这样的结论已经没味了;

2) 不要出现正文中根本未涉及的问题在结论中突然冒了出来。8.3 结论书写内容与要求:

1) 简明扼要,精炼完整,每条自成段落;

2) 说明结论适用的范围、突出新发现、新发明,强调其意义并作出恰当的评价;

3) 实验中不能肯定的内容不能写入结论;

4) 观点鲜明,用肯定的证据和可靠的数据写作,最好不用“可能”、“大概”等模棱两可之词;

5) 提出与本研究有关的建议;

6) 字数控制在100~300字之内;

7) 如果没有特殊内容,为避免与摘要重复,结论部分可以不写。

9 致谢

9.1 致谢内容:

提及经费资助的来源,在工作中给过帮助的人,或撰写报告时给予帮助的人

分别依贡献大小加以说明,礼貌表现对被感谢人可以冠以专业技术职务(职称)。9.2 致谢方式:

1) 专列“致谢”项,置于正文之后,参考文献之前;

2) 在论文首页下加“注”,以简短的词语,对有关单位或个人表示感谢。

10 参考文献

10.1 作用:

1) 承认科学的继承性

2) 评估学术水平

3) 节约正文篇幅

4) 读者查阅

10.2 参考文献要求

1) 亲自阅读过,与论文关系密切,有启示或帮助;

2) 最新文献;

3) 已公开发表,或待发表;

4) 以原文、原著为主,未找到原文者,可引用被公开发行的文摘期刊录用的文献;

5) 一般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数为10~15条,综述应超过20条。

10.3 参考文献标注法:

必须与出版社规则相一致,或与发表文章的期刊的规定相符合。大多数出版社和杂志社都采用标准著录。

10.4 参考文献的格式 (GB7714-87《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》)

1)连续出版物:序号作者.题名.刊名,出版年份,卷号(期号):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;

2)专著: 序号作者.书名.版本(第1版不标注) .出版地:出版者,出版年.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 ;

3)论文集:序号作者.题名.见(英文用In):主编.论文集名.出版地:出版者,出版年.引文所在起始或起止页码;

4)学位论文:序号作者.题名:[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].保存地点:保存单位,年份;

5) 专利:序号专利申请者.题名.专利国别,专利文献种类,专利号.出版日期;

6) 技术标准:序号起草责任者.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一发布年标准名称.出版地:出版者,出版年;

7) 会议文献、科技报告的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均可按专著著录;

8)电子文献--[序号]主要责任者.电子文献题名[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]-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,发表或更新日期/引用日期(任选)。

《科技论文写作指导[此文共3919字]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